2025年人文学院专业介绍
人文学院 027-82300183
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掌握汉语语言学、中外文学、教育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科研等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中小学、大中专院校、教育文化产业部门和培训学校机构从事语文教学、教育管理与研究、文化宣传、文化策划以及文教产业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基础写作、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比较文学、民间文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语言交际艺术、语文学科与教学论等。
实习实训:结合汉语教育方向特点,依托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师编制考试等资格考试的内容特点,进行课内外实训,让学生积累职业所需要的理论实践知识。实习采取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各类型的中小学、中专、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实习基地,将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和职业选择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专业实习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职业技能和经验,实现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培养语言文学素养与教育实践能力为核心特色。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系统培养语文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及教学研究能力,强调语言文字应用规范与审美教育。通过跨学科渗透,融入文化传播、创意写作等实践模块,形成“文学底蕴+教育技能+创新意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塑造具有深厚人文素养、扎实语言功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复合型语文教育人才。
汉语言文学(对外教学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良好的英语语言素养,能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中西方文化知识,熟悉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培养具备独立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和商务沟通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外事部门和涉外企业从事外事交往和对外文化交流、商务沟通和文化传播、汉语教学等工作,考取对外汉语教师证书后,也可在各高校国际交流学院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还可以申请国家驻外汉语教师志愿者。
主要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世界人文发展史、英美概况、对外汉语教学法、普通话、跨文化交际、教育心理学等。
实习实训:结合专业方向特点,依托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的证书考试,开展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采取课程实训、模拟对外汉语教学的场景,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习安排主要和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单位、国家汉语办公室等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招募机构联动,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习的同时积累职业经验,打造考证、实训、实习、就业四位一体的高效实训实习体系。
专业特色:本专业聚焦汉语国际传播与跨文化教学,专业特色体现在“语言教学+文化互鉴+国际实践”三位一体。突出“双语双文化”素养,塑造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文化敏感度的复合型汉语教师,助力汉语国际化与文明交流。
汉语言文学(写作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理论和方法,擅长文学创作和实用写作,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教育部门、文化部门从事办公室文员、文书管理、人力资源等工作,也可在文化传媒企业、广播电视机构、影视公司从事剧本创作、导演等工作,也可以在各级媒体从事新闻报道与新媒体运营工作,还可以成为专业写手,为自媒体提供优质的作品。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创意写作、新媒介写作、中国民俗文化、港台文学等,其中《创意写作》课程为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
实习实训:结合专业方向特点,实践活动依托院刊《小时光》和校园原创文学微信公众号,以参加项目写作、征文比赛、外出采风等形式展开,定期开展读书写作交流会,开展社会写作实践并结集出版,打造出“专业知识+实操+能力考核”的卓越实践体系,保障学生实践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实习采取校内校外结合,以项目为主导、以任务为驱动、以写作成果来检验的新型实习模式,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有效转化为具体成果,从而增强职业竞争力。
专业特色:本专业立足“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主动与一本院校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确立“以写作能力为核心,复合型人才为导向”的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内外打通、跨界互动”的创新培养体系,形成“应用中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法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优质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适应中国法治体系建设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刑法、民法、经济法、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财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证据法、法律职业伦理等专业课程及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犯罪心理分析、投资学等素质类课程。
实习实训:围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开展实践性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模拟法庭等仿真实训环境提高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庭审观摩、演讲与辩论、法律公共服务、模拟审判、律师业务、专业调查实训、毕业实习,打造“教学+考证+创新+实践”的卓越型实习实训体系。
专业特色:本专业坚持“理论+实务”双轮驱动,构建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配备“双师型”教师团队强化实践教学。专业设置模拟法庭、公共法律服务等特色实践模块,形成“校行企”协同育人网络;通过开设企业管理与投资实务特色方向教学内容,培养复合型法治人才。本专业连续三年法考通过率超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
新闻传播学类聚焦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人文科学素养、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大类依托传播学、新闻学、广告与传媒经济等学科基础,结合数字技术发展,研究新闻内容生产、媒体运营、品牌传播、广告策划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毕业生可在新闻媒体、互联网公司、广告企业、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内容生产、媒体运营、品牌策划、公关宣传等工作,就业领域广泛。学生在完成本科第一学年的基础学习后,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具体专业完成后续学习。
新闻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科学素养、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具备较强新闻采编和文字写作、沟通、数据分析、创意策划等能力,熟悉我国国情及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媒体、互联网传播机构、公关传播公司等单位从事内容生产、媒体运营、媒体关系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全媒体新闻编辑、数字摄影、电视摄像与节目制作、出镜报道、新媒体实务、公共关系等。
实习实训:本专业目前拥有影视特效机房、数字非编实验室、虚拟演播室、专业录音棚、广播台、摄影室、语音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配备高清摄像机、单反相机、无人机、电动摇臂等各类专业设备,满足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拥有校内外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其中包括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等,满足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特色:本专业聚焦本土化发展,培养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全媒体应用型人才。与地方媒体中心深度合作,推行“订单式”培养和“项目制”教学。师资过硬,课程融入社会需求,学生作品屡获国家级、省级学科大赛奖项。毕业生就业面广,覆盖各级主流媒体、企事业单位及互联网企业,部分学生进入名校深造。
广告学(广告策划与制作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以传播学和市场营销学为核心的广告学系统理论知识,具有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与活动能力,掌握现代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的实践技能,具有市场调查分析及品牌整合营销传播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广告摄像、广告摄影、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文案写作、中外广告史、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品牌经营与管理等。
实习实训:本专业目前拥有影视特效机房、摄影棚等多个专业实验室,配备高清摄像机、单反相机、无人机、电动摇臂等各类专业设备,满足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拥有校内外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特色:本专业聚焦本土化发展,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广告人才。以实践为导向,推行“订单式”培养和“项目制”教学,与地方企业深度合作,强化品牌策划与营销实战能力。师资过硬,课程融入地方特色,学生作品屡获全国广告大赛奖项。毕业生就业面广,覆盖知名企业及地方单位,人才培养质量显著。
广播电视编导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新闻传播、文学、艺术等基础知识,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创作以及网络视听节目生产、运营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党和国家宣传政策法规,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或文化传播领域从事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节目策划与制作、编剧、媒介运营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新媒体概论、艺术学概论、摄影基础、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视听语言、传播学、纪录片创作、新闻学概论、照明技术、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影视广告创作、影视特效合成、电视节目策划、影视短片创作、短视频策划制作与运营等。
实习实训:本专业坚持“以赛促学”,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提升,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技能。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训(电视摄像实训、MV制作实训、纪录片创作实训、宣传片创作实训、影视短片创作实训等)、综合实践(赛教一体化的多方协同实训、毕业设计等)、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核心,构建“课程实训-专业实践-产业实习”全链条实践培养体系,依托虚拟演播室、4K影视制作机房等先进实验室强化技能培养。通过模块化课程、数字化转型及“以赛促学”机制,推动跨学科协作与项目驱动教学,学生作品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1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领先,形成“产业需求导向、科研赋能教学、实践驱动创新”的鲜明特色。
旅游管理(会展、酒店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服务意识,掌握旅游行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立足旅游行业发展实际,熟悉我国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适应旅游行业未来创新发展需要,能够在各类政府机关、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营销、设计、策划、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经济学原理、旅游消费行为学、旅游目的地管理、会展概论、会展策划与管理、展示设计与实务、会展项目管理、会展文案写作、旅游经济学、酒店管理、国际品牌酒店经营与管理、会奖旅游策划、导游学、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吧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项目管理、酒店服务礼仪、管理心理学等。
实习实训:以产教融合为依托,以课堂为抓手,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大一阶段以认知实习为主,前往合作单位(华侨城集团旗下酒店及主题公园,万豪集团旗下酒店等)进行参观学习,将课堂移植到企业,由企业导师在实际场景授课;大二阶段以课程实训为主,根据课程属性,开展校内及校外课程实训,以任务模块为驱动,以小组为单位,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大三及大四阶段,主要以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为主,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为学生提供职场经验与就业直通车,实现毕业即就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秉承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实行三课堂并进、双证培养模式、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以学生兴趣为推手,以行业热点为研究对象,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