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机械与自动化学院专业介绍
机械与自动化学院
咨询电话:027-8235302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拥有机器人技术开发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能在工业和国防领域,从事整机装备设计、智能装备设计、新技术研发、产品运行管理和技术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CAD/CAM、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设备、机械优化设计等。
实习实训:依托“1+X”证书产教融合试点项目和机械学院实习实训中心,构建了递进式多层次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训(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自专业系统课程实验(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CAD、三维建模、有限元ANSYS)、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智能装备设计、船舶机械产品、轨道交通机械等众多行业领域,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机器人研发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建设需要,掌握智能制造领域基础理论,了解数字制造、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和方向,能在工业和国防领域,从事机械装备智能研发管理、机电产品智能数字化生产制造、智能生产工艺及自动化生产线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自动控制理论、智能控制、机器人编程与操作、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数控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
实习实训:依托“1+X”证书产教融合试点项目和机械学院实习实训中心,构建了递进式多层次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训(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自专业系统课程实验(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CAD、三维建模、有限元ANSYS、3D打印)、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智能装备制造、国防科技、智能电力、轨道交通机械等众多工业制造行业领域,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人工智能项目总承管理、成套生产线及机电产品工艺研究等方面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现代化先进生产制造的产业需求,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机电一体化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同时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能在企业、研究所和现代服务业等机构,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研究以及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测试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PLC、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
实习实训:依托“1+X”证书产教融合试点项目和机械学院实习实训中心,构建了递进式多层次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训(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电专业系统课程实验(传感器技术、PLC实验、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CAD、三维建模、有限元ANSYS、3D打印)、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等。同时设立开放实验室鼓励同学自由探索感兴趣的实践项目。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生物医药科技、电力电网、汽车制造、半导体行业、机器人行业、重型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系统电气控制、软硬件研发设计、设备调试、修理维护、运行管理及销售等工作。
机器人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机器人技术为背景,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机器人领域工程师的基本素质,掌握智能机器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机器人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等专业知识,具备机器人相关系统设计、开发、集成应用等专项技能,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并具有独立解决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机器人设计研发、编程调试、集成应用、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学、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机器人工程仿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机器人结构设计、数控技术与编程、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保养综合实践、机械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
实习实训:依托“1+X”证书产教融合试点项目和机械学院实习实训中心,构建了递进式多层次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训(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器人结构设计)、机器人专业系统课程实训(机器人编程、机器人仿真、机器人安装)、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保养综合实践(机器人整机调试、精度测试、日常维护、故障排查)、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主要从事机器人相关科学研究、产品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生产管理等工作。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机器人系统方案工程师、机器人集成设计工程师、机器人维护管理工程师、机器人销售及技术支持工程师等。